各相关学科: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本科高校建设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 (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经费使用管理的通知》(内教研〔2024〕10 号)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一流学科科研专项项目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内教科外函〔2024〕110 号)等要求,为切实增强人才和科技对地理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撑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自治区“五大任务”,学院以凝聚科研力量,提升多学科协同创新能力,调动本、硕、博、新生科研力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优化科研方向,深挖区域特色,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现面向全校相关学科公开征集科研专项项目,具体说明如下:
一、项目类型及申报要求
项目类型包括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资助期均不超过3年),其中重点项目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300万元/项,一般项目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30万元/项。重点项目支持一流学科创新团队申报,团队负责人应为学科带头人;一般项目支持我校40周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申报。项目应立足于蒙古高原,辐射“一带一路”地理范围,聚焦“五大任务”,围绕下列指南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或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
二、指南方向
(1)地理空间大数据平台建设及智能化应用服务研发
搭建基于“星—机—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数据获取平台,兼顾学术资源在地理学领域的定向沉淀和地理专业的实习实践,推动地面数据监测站点的建设,实现蒙古高原地理要素基础数据的调查和积累。
(2)资源环境遥感监测及综合决策系统开发
开展区域资源环境遥感监测,评估自治区重大生态工程的效益,研发综合决策系统,支持自治区生态工程的实施和优化。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集成与智慧服务
研发和应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供智慧化服务,提升自治区地理信息管理和应用水平。
(4)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
开展气候变化对蒙古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探索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互馈机制,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
(5)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开展可持续发展与“一带一路”地缘政治研究,探讨北疆安全空间优化策略,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协同发展路径,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6)灾害监测与应急管理
研究蒙古高原自然灾害监测与成灾机制,评估风险,研发应对策略,搭建防灾减灾管理体系,提供科学支持。
(7)协同育人导向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构建以协同育人为导向的师生联合体创新团队,通过跨学科合作和资源共享,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促进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
三、考核指标
为促进成果转化和落地,切实增强科技成果对地理学科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作用,项目考核指标应围绕学科发展、学位点建设、青年人才培养、科研平台搭建、重大项目培育以及代表性论著的产出等方面。申报人需在项目申报书中明确具体考核指标及数量。
四、实施要求
(1)地理科研专项至少设立1项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若干项。符合申报条件者根据《地理一流学科科研专项项目申报指南》要求进行申报,由学院组织项目评审,其中,重点项目须报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后实施。
(2)项目管理参照2021年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执行。项目完成情况将作为地理学科建设成效评价重要考核指标。地理一流学科科研专项项目须提交阶段性成果和结题成果,阶段性成果为地理一流学科科研专项年度进展报告,每年12月中旬以项目组统一报送学院教务科研办公室,并由学院全面梳理形成地理一流学科建设年度总结报告。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评审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评定结果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并相应核增或核减或停止项目经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和结题成果均须标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地理一流学科科研专项项目资助”和项目编号,未标注的不计入项目成果。
(3)专项资金管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本科高校建设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37000cm威尼斯财务管理规定》等规定加强经费管理,督促支出进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五、材料申报
申请人按照《地理一流学科科研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填写《一流学科科研专项项目汇总表(2024-2026 年)》(附件1)和《一流学科科研专项项目申报书》(附件3),于2024 年6 月13 日17:00 前将申请书PDF电子版(需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电子签名)发送至邮箱: hxj3s@imnu.edu.cn;纸质版A4纸双面打印一式5 份(含签名)报送至黄晓君处(电话13451310301),逾期不予受理。
37000cm威尼斯
2024年6月5日